11月22日,遼寧盤錦大洼區趙圈河鎮居民在社交媒體上傳了一段小視頻:她家里自來水管流出的自來水,用打火機一點竟然能夠升起熊熊火苗。12月10日,伴隨著大洼區趙圈河鎮擴容后的1000立方米蓄水池投入使用,恢復24小時供水,13個相關人員被追責,這一持續多天全民熱議,全網關注的維權事件暫時落下帷幕。(來源于人民日報)
此輿論維權案件雖然解決了,但是如何降低“輿論維權”數量,構筑群眾依法維權“綠色渠道”刻不容緩。近年來,群眾依靠“網鬧”,通過輿論曝光來維權的案例數見不鮮。近年來永定區紀檢監察機關受理的網絡信訪件數量占比逐年增加,認真分析研判不難發現,很多情況是由于相關主管部門對群眾訴求“拖、躲、繞、推”,明明本該由自己出面協調解決的問題,卻“遙控指揮”、上推下卸、問題“甩鍋”;也有的情況是有些公職人員明明能及時解決問題,卻與群眾鬧情緒擺臉色,消極拖沓、故意為難。群眾走投無路又無可奈何的選擇了“輿論”維權,就像“自來水事件”維權案一樣,多則幾個月,多則數十年一直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態,但通過“輿論維權”引發大量輿論關注之后,卻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得到了快速解決。因此,在官方通報調查處理結果新聞評論區常常會出現這樣的“聲音”:一方面對最終的處理結果表示滿意,另一方面又對解決“初信初訪”問題的時間和效率表示質疑,有“漠視群眾利益”之嫌,甚至形成了“輿論曝光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的聲音。
一些問題輿論曝光后就能解決,顯然不是解決問題的要件缺失。仔細分析不難發現,一些部門缺失的是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因此,通過此類案件,我們一是要以案示警,自警自省,認真對照反思漠視群眾利益相關典型案件,按照“三個擺進去”的要求,深刻對照檢查、汲取教訓,切實提高思想認識,確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思想;二是要多維發力,構筑群眾依法維權“綠色渠道”,暢通群眾利益訴求渠道,建立群眾直接聯系機制,及時解決群眾的利益訴求;三是要在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提高全體公民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四是建立整治漠視群眾利益作風頑疾的長效機制,推動漠視群眾利益作風頑疾整治常態化,堅決防止“一陣風”現象,建立健全基層治理長效常治機制體制。
? 閱讀下一篇